中国漆文化的历史十分久远,是世界上最早用漆的国家。从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从秦汉到唐宋,再到后来的元明清,油漆的发展可谓是一浪接一浪,高潮迭起!
下面,我们来看看各个时期的漆艺发展以及漆艺成就吧!
石器时代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我国先民起就已经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在器物上髹(xiū)漆最初可能是产生于人们的涂绘、标记符号以及对实用器物美感的追求,同时也源于生产工具、木器制造业的发展。
呃,大概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这些容器、彩绘木器和漆绘工艺品的出现,标志着木器制作技术的发展已经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7000多年前的髹(xiū)漆木碗,具有非常规整的形制,木胎很可能曾用砾石、砂子等摩擦器物表面而使其光滑平整,然后在器物上施漆保护装饰,使器物更加美观,既悦己,又娱人。
这个髹(xiū)漆木碗是我国迄今所知的时代最早的漆器,它的面世,证明了漆器是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也由此揭开了漆文化发展的曙光。
夏商周
夏王朝的诞生,中国正式进入了青铜时代,农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了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进一步刺激了漆器手工业的发展。此时漆器装饰艺术已经开始在祭器、礼乐器上使用,漆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根据战国时期《韩非子·十过篇》的记载:“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做为食器流漆墨其上。"由此可见,在远古传说中的虞舜时期,已有了用作“食品器”的漆器,至禹的时代“祭器”中也有了漆器。
而据小道消息报道,据说,大名鼎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油漆工!!!
在商代,漆器制造业初具规模,形成了特有的体系,表现为漆器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色彩和图案越来越丰富,如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的朱漆髹饰的棺、漆盒、漆觚、钵、鼓等。这些朱、黑彩漆相间髹饰的具有饕餮、龙虎、云雷纹的漆器的出土,极为形象地再现出商代漆器威严狰狞的彩饰风格,揭示出漆器与青铜器在形制和图案上的渊源关系。
西周时期,在漆器上除了前代已使用的彩绘、贴金片、镶绿松石等装饰技法外,还运用了嵌蚌泡这一全新的髹漆工艺,这一工艺的出现,使得漆器的展现形式得到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漆工艺史上第一次突飞猛进、生机勃勃的发展时期,它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西汉。这一时期,生漆和桐油的混用是我国漆工艺史上一项最杰出的创举,胶漆相投使漆器装饰艺术的表现力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迎来了漆器工艺千文万华、色彩缤纷、兴盛繁荣的新时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首先是用色比过去大为丰富,其次是在漆器胎骨制法、造型上均有创新。
漆器手工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刺激了漆树资源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漆树和桐树的栽培受到官府重视,并设有官营漆林,由专门官员管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尝为漆园吏”,这就是历史上第一个油漆官吏——庄子!
秦
到了秦朝,第一皇帝嬴政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列国纷争的局面,开创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新的历史时期。
但由于统治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五年,在工艺文化方面,承袭春秋战国风格而融合创新,总体风格呈现一种恢弘、庞大而又富于现实精神的时代特色,其发展规模持续不衰。
秦时,漆器的制作已经有多道工序和相当的规模,官营工坊和私营作坊并存,不但有官营的漆园,还有严格的律法和管理制度。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许多秦代漆器上,就有不少针刻“咸亭”、“咸市”等铭文以标记产地和工匠姓名,这些都极为形象地说明在秦代的官营漆器已实现适当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并施以规范化的生产管理体系。
汉
汉代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的时代,工艺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有着许多卓越的建树。这个时期,铁器得到广泛应用,铜器已失去其专作礼器的地位,漆器普遍生产,是漆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如果说在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中,漆器与青铜器还是两相对垒、平分秋色的话,那么在汉代的物质文化舞台上,惟有漆器一枝独秀,独领风骚。这时,青铜器已经衰落,瓷器还未受到社会重视,唯有漆器以其卓然的风采倍受世人青睐,漆器开始进入地主和商人家庭,迎来了漆文化璀璨辉煌的黄金时代。
由于汉代漆器生产的大发展,因此也极大地刺激了生漆原料生产的发展。此时官府和民间对漆林的经营都非常重视,漆树的栽培管理模式汉承秦制,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金石索》卷五载有“漆园司马”和“常山司马”两颗汉印,说明司马已是由政府设立的一种专门管理漆园的官职。
《史记·货殖列传》则载有:“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渭川千亩竹,此其人千户侯。”又载“木器髹漆千枚……漆千斗……此亦比千乘之家。”由此可见漆业经营者之富贵,真可谓不是王侯,胜似王侯。
魏晋南北朝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和战乱的年代,是一个宗教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这个时期玄学流行,崇尚清淡,盛行思辨,讲究孝道,迷信仙佛,早已失去西汉之雄风。它反映在漆器装饰艺术上则多清秀典雅,漆工考究,多作纤细表现,技法多种多样,无雄浑感。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由于佛教盛行,这一时期,髹漆工艺还被用来为宗教信仰服务,大造佛像,供人膜拜。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了夹绽造像,使其能制作出外形多变、体态较复杂的中空造像,如塑造出丈八高的巨型脱胎塑像,这是古代油漆工艺的一大成就。晋代著名艺术家戴逵、戴颐父子就是以善造夹纶佛像得以载名史册。
以下是运用夹技法做出的部分工艺品,真是中华自古出牛人呀!
值得一提的是,北朝科学家贾思勰在他的《齐民要术》中有专篇论述漆器,尤其是叙述了延长漆膜耐久性的保护方法,他指出 “盐醋浸润气彻则皱器便矣”,这反映了当时对漆性的认识以及在漆器使用和保护方面的宝贵经验。
支线:漆艺外传
从汉代开始,漆器和油漆技术从我国传入朝鲜、蒙古、日本等东亚国家,以及缅甸、印度、孟加拉国、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各国分别组织了漆器生产,构成亚洲各国一门独特的手工艺行业。同时,通过丝绸之路,大批漆器与精湛漆艺传到欧洲。
嘻嘻,强大吧?时间关系,这条支线并不展开太多,有兴趣了解这段历史的亲请自行百度咯!
隋唐
从唐代开始,漆的应用和发展进入到鼎盛时期。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夹绽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经出现。
另外,漆工艺虽然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却未曾有过关于漆工艺专著的出现,直到五代,才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见于著录的漆工专著《漆经》。此书由朱遵度编著,可惜原文已失,仅有名称见于《宋史·艺文志》。史书所载的朱遵度《漆经》问世,从某种程度上展现了隋唐五代对漆工艺技术系统不懈努力推广的理念和探索精神。从史书典籍记载,也可窥见站立于当时世界高峰的唐代文明,在漆工艺发展上所闪烁的光辉。
宋元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漆器制造业在这个时期也十分发达,工艺水平在前朝的基础上有了迅猛提高。两宋时期的漆器独具特色,其中尤以高雅古朴的素髹漆器留存最多,享誉古今。如湖北监利北宋早期墓出土的碗、盘、盒、勺、钵等九件黑表朱里的漆器;江苏常州北环新村宋晚、中期墓出土的朱表黑里银扣漆盏托、黑漆等,都是这一时期素髹漆器精品。宋代数量众多的素髹无纹漆器,多为日用品,器物注重造型,漆色以黑为主,辅以朱、紫,漆质坚实,精光内含,有些器型起棱分瓣,明显受到宋代瓷器造型的影响,反映出漆器与瓷器取长补短、融合发展、并存共荣的时代特色。
在元代,漆工艺中成就最高的、可谓达到历史顶峰的是雕漆,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其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在漆器制造业方面,可谓巨匠辈出,精品涌现,相关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元时,漆器的品种已基本齐备,漆器手工业也分为官营和私营两类。官营漆器作坊规模很大,民间的漆器工坊也很发达,嘉兴是元代生产漆器的重要中心,名匠辈出,艺臻绝诣。
明清
明清时期漆器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两种或多种髹饰技法相结合,突破单一技法的形式,使漆器更加绚丽生辉,光彩夺目。中国漆器发展到“千文万华”的全盛时期。明清的雕漆、雕填、薄厚螺钿镶嵌。剔红、剔黑、剔彩器上镶嵌其它嵌件,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特点。明代隆庆年间,安徽有一位既能制作又能著述的杰出的漆艺家黄大成,总结历代经验,编著成《髹饰录》一书,到天启时杨明又作补充,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漆工专著。
到了清代,漆器制造的制作规模也超越了前代,在皇帝的支持下,大的油漆工厂建立起来,中国的漆器艺术一直突飞猛进,达到了历史上绝顶的高峰。清代漆木家具以宫廷制品为精湛,用镶嵌、金漆、彩绘、雕漆等多种技法、精雕细作、不厌其烦,如金漆有描金、戗金、泥金,数种手法不同但各显其妙。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总算是把中国漆文化的历史渊源说完了!从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灿烂的中华历史,造就了独特的中国漆文化。面对着这些负载着浓浓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结晶,此刻我的内心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